南海小島發現400頭野牛,專家:古人遺棄的,靠近親繁殖活了300年

aiya 2022/12/08 檢舉 我要評論

在我國西沙群島第二大的島嶼東島上,生活著大概400頭野牛,而且根據專家研究,它們已經通過近親繁殖和「回交」的方式繁衍了300年的時間,人類近親繁殖會導致遺傳病,這些野牛難道不會嗎?

海上的野牛群

上個世紀50年代,我國西沙駐軍在西沙東島發現了一群野牛,經過專家研究后發現,這群野牛已經在東島上繁衍了300多年。

在這座島上有一個淡水水池,綠植豐富,并且沒有野牛的天敵,按理說這已經算得上是野牛的天堂了,但是奇怪的是,這群野牛的身體卻很羸弱。

專家經過研究發現,這應該是我國戰亂時期百姓為了躲避戰亂跑到島上定居,之后在返回老家時把家牛留在了島上。由于島四面環海,這些牛基本與外界失去了聯系,所以成為了野牛,而牛群之所以矮小體弱,原因居然是長期的近親繁殖。

我們都知道,近親繁殖會提高下一代的遺傳性疾病的發病率,甚至有種群滅絕的潛在危險,所以人類從很早以前,就有意識的避免近親結合,并且通過法律和道德來約束自己的行為。

但是「六親不認」的野生動物沒有道德感也不懂法律,它們是否會避免近親繁殖呢?畢竟近親繁殖帶來的危害并不是只會發生在人類之中,對于地球上大部分的哺乳動物來說也都是如此。

要知道,這些野牛在種群基數有限的情況下,在島上互相交配繁衍了至少350年,牛群里豈不都是親戚嗎?但它們并沒有滅絕,難道近親繁衍對牛來說不會造成影響的嗎?

事實上,這種長期近親繁殖的情況確實給牛帶來了嚴重的后果,其實野牛也會避免近親繁殖的情況。但東島的野牛因為無法與外界聯系,被迫只能近親繁殖,最后導致東島的野牛矮小體弱、抵抗力差無法適應環境,甚至差點在這座被稱為牛的「天堂」的小島上消失。后來因為人們發現了這群野牛,從島外運來健康的野牛,改良了東島野牛的基因,才讓它們沒有滅絕。

其實,一般情況下,會尋求近親交配繁殖的大多是那些一胎多子的動物,一胎少子的哺乳動物是很排斥近親交配的,甚至會主動避免回交的發生。

哺乳動物如何避免近親交配

達爾文的進化論告訴我們,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對于和人類相似的哺乳動物而言,更是如此。雖然它們不懂得科學道理,但因為要在殘酷的野生環境里生存,刻在它們血液里的種族繁衍的本能,會讓它們自然選擇回避近親繁殖。

就像在一個獅群中,一般情況下至少會有一只雄獅作為首領,剩下的雌獅作為主要成員,除此之外還會有未成年的幼崽。獅群中的雄獅和雌獅各有使命,雌獅負責團體捕獵供養整個獅群,雄獅則會巡視領地保護獅群不受侵擾。

在獅群中,只有獅王才擁有和雌獅們交配并繁衍后代的權利,因此雄獅會非常珍惜這個機會,一旦當上獅王,就會盡快讓所有的雌獅都進入發情期,即便是帶著小獅子的雌獅也不例外,所以雄獅會做出殺害不是自己后代的小獅子的行為。

而獅群中的小獅子,在尚未成年之前,雌雄的待遇都是一樣的,但當它們進入亞成年期時,獅王父親便會把「兒子」驅趕出獅群,被驅趕出獅群的雄獅需要自己去尋找沒有親屬關系的新獅群生活,這樣就可以避免回交的發生,畢竟獅群中的雌獅既有它的母親,還有它的姨媽和姐妹等。

而小雌獅一般會作為獅群未來的「儲備力量」而留在獅群中,不用擔心它們會和自己的父親發生回交的情況,因為獅王的競爭往往都是很激烈的,一只獅王可能2-3年就會被新的獅王取代,而等到小雌獅成年之后,獅王早已不是它的父親了,這種進化中形成的機制,完美的避開了回交的發生。

包括像狼群,獅尾狒,斑鬣狗等大多數哺乳動物,都會將自己族群的成年雄性幼崽驅逐出領地范圍,讓它們去另尋配偶,這樣既能擴大種群活動范圍和分布范圍,也增加了后代遺傳基因的多樣性,反之的話就會有面臨種群滅絕的危險。

比如說同樣是獅群,但生活在恩格羅火山口的獅群就因為與外界交流非常不方便,只能選擇近親繁殖。雄獅不得不與自己的母親女兒姐妹等交配,導致這里的獅群抵抗環境變化的能力很弱,幾乎面臨種群滅絕的險境。

同樣的例子還有已經滅絕了的猛犸象,科學家對出土的帶有天生缺陷的小猛犸象化石的研究表明,因為種群的數量大大降低,它們被迫進行了近親繁殖,而這種繁殖方式讓它們的后代先天不足,最終走向滅亡。

但近親繁殖卻又不是真的只會導致滅亡,在某些特殊的情況下又能帶來出乎意料的好處。

回交有利有弊,但弊大于利

華南虎是我們國家特有的一個虎種,而野生華南虎早已被宣布滅絕,現在全球僅存在動物園里繁育出來的109只華南虎,而這109只華南虎,也是當初參與繁育工作的最后6只野生華南虎的后代,也就是說,這109只華南虎,是由近親繁殖繁育而來的。

由于華南虎本身的繁殖能力比較低,繁殖周期也比較長,盡管科學家已經盡量避免近親繁殖,可是因為華南虎的數量實在是太少了,沒有辦法完全避免基因單一化,因此雖然近親繁殖會造成華南虎的死亡率很高,即便是幸存活下來的幼崽也常伴有先天性的遺傳疾病,但在沒有其它野生華南虎的情況下,親近繁殖就是增加華南虎數量的唯一辦法了。

其實近親繁殖也不是絕對就生不出健康的后代,而是生出的后代遺傳性疾病的發病率會非常的高,對于生育后代的數量比較少的動物來說,生育出不健康的后代的機率會很高,這就像一場「豪賭」一樣,運氣好賭贏了就「一夜暴富」,運氣不好就會全軍覆沒。

而像類似澳洲野犬這樣本身繁殖能力就很強的動物,一次可以生育很多,有缺陷的就會被自然淘汰,留下來的自然就是優良的。

雖然近親繁殖能使瀕危的種群能夠得以延續,也算是有利有弊,但明顯還是弊大于利的,所以不是迫不得已的話,是不贊成近親繁殖這件事的,尤其是人為干預的近親繁殖,例如寵物貓狗所追求的純種。

寵物繁育者們被高額的利潤驅使著,通過回交提純來實現寵物貓狗追求的純種,為了放大寵物的某些體態特征從而迎合市場喜好,繁育者們會不斷的讓寵物進行交配甚至回交,人為的控制出生幼崽的相貌和體態,比如毛發長短耳朵大小等。

像之前成為寵物界新寵的加拿大無毛貓,起初這這個品種是不存在的,是繁育者為了滿足喜歡貓和對貓毛過敏的人群的需求才繁育了這種貓。某一天在加拿大的一個繁育者發現了一只幾乎沒有胎毛的小貓,他就用這只小貓不斷的進行回交,最終繁育出了一個穩定的無毛貓品種。

但是正因為回交的影響,無毛貓也有很多的遺傳病,比如先天性耳聾,體溫調解能力差和容易骨折等問題,甚至有些寵物終其一生都活在病痛的折磨里。

回交是把雙刃劍,它既能拯救瀕危動植物,也可以對生態鏈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我們應該慎之又慎的使用這把雙刃劍,保護地球的生態平衡。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