鬣狗連獅子都不怕,為何害怕非洲人?看看非洲人怎麼對它

aiya 2022/12/06 檢舉 我要評論

在廣袤的非洲草原上,獅子是當之無愧的王者,緊隨其后的便是鬣狗。許多時候,結群的鬣狗能夠跟獅子分庭抗禮、從獅口奪走食物。

作為非洲第二大食肉動物,鬣狗被稱為「非洲二哥」。雖然名字里有個「狗」字,但它們并不是犬科動物,而是屬于鬣狗科,并且基因偏向于貓型總科。

非洲二哥——鬣狗

鬣狗是鬣狗科動物的統稱,僅4屬4種,大部分棲息于熱帶和亞熱帶稀樹草原和荒漠地帶,少部分生活在海岸附近。

我們常說的鬣狗指的是斑鬣狗,體長通常為95-160厘米,體重40-86公斤, 雌性的體型明顯比雄性大,并且在群體中占據優勢。

斑鬣狗成群活動,每群大約80只,由雌性領導。一個鬣狗群中,往往有著森嚴的等級,即使是地位最低的雌性,它的待遇也比地位最高的雄性高。

而群體內地位低的鬣狗,大多數時候只能選擇臣服,但由于「優先選擇食物和配偶」的誘惑力太大,也有地位低的雌性斑鬣狗拉攏勢力,篡位奪權。

邪惡的捕獵方式

鬣狗是夜行動物,白天休息、晚上覓食,它們有時會單獨或組成小隊獵食;有時則組成40-60只的團體,有組織地捕獵大型動物,如斑馬、角馬等,甚至能殺死半噸重的非洲野牛。

鬣狗的捕獵能力很強,雖然它們的菜單上有腐肉,但它們的牙齒并非只能吃腐肉。鬣狗的頜骨和牙齒非常強大,咬合力相當出眾。

美國國家地理曾做過一檔關于動物咬合力的節目,測算出尼羅鱷、獅子等動物的咬合力,其中, 斑鬣狗的咬合力為454公斤左右

而且,鬣狗是唯一能嚼碎骨頭的哺乳動物,可以輕松粉碎獵物的骨骼,享用骨髓。

它們的牙齒排列緊密,犬齒猶如剪刀一樣能切割皮膚和筋腱,臼齒兩側分布利刃,門齒能輕松將肉跟骨頭剝離。

鬣狗的奔跑速度也非常快,時速可以達到65公里,雖然因為前高后低的身體構造,跑起來沒什麼優雅可言,但它不僅快還有耐力,能持續奔跑20多公里。

鬣狗 團隊作戰的成功率遠超過單兵作戰,而且比獅子等大型食肉動物的成功率還要高。它們非常聰明,會根據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捕獵方式。

不過,它們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于惡魔一樣的捕獵方式:撕咬獵物的肛門、腹部。這是它們的身高決定的,它們個子較矮,于是練出了一手出神入化的 掏肛神技

被掏肛的獵物跑也不是,不跑也不是。越是掙扎,內臟就越容易被扯出來吃掉;就算不逃跑,下場也是被鬣狗群殺死。

雖說「出陰招」不怎麼體面,但畢竟是為了生存,不寒磣。而且,這種攻擊方式也是無奈之舉。

鬣狗的爪子沒那麼鋒利,而且后肢力量不夠強悍,無法像其他動物那樣高高跳起,撲到獵物身上撕咬。所以,只能靠咬合力,找到獵物的弱點——肛門,使出掏肛大法。

成功解決獵物后,饑餓的鬣狗會爭前恐后地進食,不過它們一般不會打斗,而是通過進食速度來競爭。

鬣狗的克星——非洲人

如此強悍的鬣狗,碰上獅子、獵豹也是不虛的,甚至還會偷或搶后者的食物。據了解,鬣狗大部分的食物由捕獵得來,少部分為搶奪來的肉或者腐肉。

鬣狗跟獅子也成了宿敵,在非洲草原上,經常能看到 鬣狗圍攻獅子,或者獅子圍攻鬣狗的場面。

然而,連獅子都不怕的鬣狗,卻害怕非洲人,這是為何?不如來看看非洲人是怎麼對待它們的。

非洲是人口第二大洲,人口數量約為12.86億,并且有大量的人民處于貧困和饑餓之中。

根據2019年發布的《非洲糧食安全和營養區域概況》,撒哈拉以南非洲2.37億人處于慢性營養不足狀態。

為了謀生,許多神奇的行業也就誕生了,其中就包括 馴獸師

我們知道,非洲大陸野生動物資源豐富,有些馴獸師就把目光放到了數量頗多的鬣狗身上。

他們利用捕獸夾等陷阱捕捉鬣狗并馴養,剛開始是捉成年鬣狗,發現不好調教之后又盯上了 鬣狗幼崽

落到馴獸師手里的鬣狗幼崽,會被拴上鏈條,嘴巴被套上一個套子,以免咬人。之后,馴獸師會采用「 棍棒+甜棗」的方式馴化它。

當鬣狗不聽話的時候,就會挨一頓打,而且連續幾天沒有東西吃;如果它根據命令行動,那麼就會獲得一點獎勵。

久而久之,為了讓自己的生活好過點,鬣狗就會在馴化下變得聽話,既可以用于看家,也可以牽到大街上賣藝,為馴獸師帶來收入。

在一些非洲人的眼里,馴化鬣狗不僅可以獲得收入,還是能力的象征,非常有面子。 有些混幫派的非洲人也會收服屬于自己的鬣狗,用來恐嚇群眾。

在馴化的影響下,鬣狗對非洲人產生了心理陰影,見到馴獸師,便會下意識地感到害怕。不過,這種馴化方式也引起了輿論的譴責,馴化鬣狗賣藝獲利的方式就逐漸被禁止了。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