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過街,人人喊打——作為我國古代四害之一,老鼠自然是被人們所厭惡的。但是在非洲,人們卻將一種特殊的老鼠奉為「英雄」,不僅不討厭它們,一只叫做Magawa的老鼠還受到了慈善機構的表彰。
脖子上掛著獎牌的Magawa
原來,它們并非普通的野生鼠,而是一種經過馴養的、具有出色「軍事」素質的排雷鼠!
非洲一直飽受戰爭留下的雷區所困擾,時不時會發生人類踩雷死亡的事故,但是,自從這支「軍隊」到來之后,當地人們的生命安全就得到了很大的保障。據稱, 它們的效率是排雷工兵的十幾倍還不止,這群動物究竟是怎樣做到的?
現代科技那麼發達了,為什麼地雷還是難以清除?
戰爭時期,如何最大限度地殺傷敵人是一個經久不衰的難題。所以各種手段層出不窮,其中當然也包括地雷。各式各樣的地雷隱蔽在土層之下或者某些隱蔽之處難以被發現。
這種制作簡易,生產快速的簡單兵器在戰爭中廣泛使用。并且針對不同的目標,地雷的類型也五花八門。反步兵地雷,反坦克地雷,甚至還有反直升機地雷!
反直升機地雷
但是,戰爭時期埋設地雷對敵人多有效,和平時期這些地雷就有多可怕。我國的云南地區地區,有著當年對越自衛反擊戰遺留下來的雷區,而且戰爭結束后還不知道地雷埋在哪里,導致當地的村民叫苦連連。
當年,戰爭時期雙方顧不上那麼多,埋下的地雷數量非常驚人,有的村民只是出門砍點柴,就被藏在暗處的地雷炸傷。導致居民不敢種地,不敢走動。甚至連家門都不敢出,溫飽都成了問題。更有一個村子,一共就87人,這87人都被地雷炸傷。
我國的「排雷英雄」杜富國就是在執行排雷任務時,不小心引發爆炸,身受重傷。可見排雷的危險程度之大。
并且,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地雷經過了風吹日曬,變得更加不穩定,危險程度也更大了。這就需要我們專業的人去排雷。
排雷工作一點也馬虎不得
現在排雷的主要手段,就是拿著金屬探測器、探雷針探測,用炸藥爆炸直接覆蓋雷區等等。其中最安全的,莫過于使用機器人。說句不好聽的,炸了也就炸了,雖然損失點錢吧,至少人肯定沒事。
但要論效率,最廣泛的還是用人工扛著金屬探測器掃雷。
不過戰爭時期的狠人總是能想出歪點子,當年阿富汗戰爭時,蘇聯軍隊的地雷使用的是塑料外殼,所以金屬探測器也不那麼奏效了。當然,對于我國來說,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探測儀器肯定是不缺了。機器人什麼的也會應用得越來越多。
對于開闊地帶的雷區可以直接使用掃雷裝甲車
但是,在經濟不怎麼發達的非洲地區,金屬探測器和炸藥都不一定能有多少,還機器人?怕是天方夜譚。所以,非洲人民不得不想一些別的辦法來解決這些雷區。
掃雷機器人
這個時候,就有人把目光投向了動物。因為動物有很多特殊的能力。比如,每當地震來臨時,家里的貓貓狗狗之類的動物,就會表現得很狂躁。后經科學家證明,這是動物靈敏的感官可以感受到磁場的變化。那麼能不能找到一種嗅覺靈敏的動物,能聞出炸藥的氣味呢?
求助科技無果,人類開始尋找能排雷的特殊動物
說到這里,犬類自然是首先的選擇。大家都見過緝毒犬、搜救犬什麼的。能隔著很多障礙物,聞到[毒·品]或者幸存者的氣味。聞炸藥的氣味自然不在話下。不過因為非洲的天氣常年炎熱,人類最忠誠的朋友它們也吃不消啊。
緝毒犬
而且他們和人一樣,踩到地雷說不定就觸發爆炸了。所以這種方式只是減少了人的傷亡,排爆犬的傷亡依然不可避免。所以人們將目光轉移到了另一種動物身上。那就是老鼠。
而且這其中還包括一只「排雷英雄鼠」,就是文章一開始說的Magawa。它退役之前,在柬埔寨從事排雷工作已經五年之久。
什麼概念呢?這種老鼠的平均壽命是8年。也就是說它的大半輩子都在排雷。可謂是十分敬業了。2021年,因為Magawa出色的排雷工作,它被英國PDSA慈善機構頒發了一項堪稱「動物界奧斯卡」的獎項:動物勇氣獎。Magawa一共排除了100多枚地雷,深受當地人民的尊重和喜愛,但是非常遺憾,Magawa現在已經去世了。
帶著獎章的Magawa
以Magawa為首的排雷鼠,大多都是一種叫做「岡比亞有袋鼠」的老鼠。岡比亞有袋鼠的塊頭很大,是全球已知的最大的老鼠種類。岡比亞有袋鼠成年后,可以有0.75米這麼長。
它最大的優勢在于,雖然塊頭大,但是畢竟還是屬于老鼠,體重最多也就4千克。所以在雷區活動時就算踩到了地雷。也并不會觸發爆炸。幾乎是把危險降到了最低。
而且,它們性情溫順,嗅覺靈敏,甚至足以媲美犬科動物。所以,當飽受地雷困擾的柬埔寨,發現了這種動物后,便大量開始購入岡比亞有袋鼠,并對其進行訓練。而且訓練過后的岡比亞有袋鼠可以區分炸藥和其他金屬物體,不至于像金屬探測器一樣過于敏感,遇到金屬就報警,最后鬧出烏龍,它們很少有探雷不成功的時候,準確率可以達到99%。
但是我們需要看到,「排雷鼠」也不是常規的排雷手段,雖然這種岡比亞有袋鼠為排雷做出了貢獻。但是只是排雷工作一小部分。而且是在沒有先進的相關設備的一種無奈的選擇,它們的功績雖然卓著,但是遠沒有傳說的那麼神。它們也注定是一只小眾的特殊的排雷力量,結束地雷危機,需要這些生靈為人類助力,但是僅靠它們也是無法實現的。還是需要綜合的、各種形式的排雷工作。
而且排除了以前的地雷危機,我們還需要各國的通力合作,不再制造新的地雷危機。比如簽署《渥太華禁雷公約》。立即、全面禁止殺傷人員地雷的使用。
而且現在的地雷也被設計得更加智能,被大范圍的埋設之后,一旦到預定時間沒有引爆,也會直接自毀。并不會遺留下雷區。
M18A1闊刀地雷是經典的反人員地雷
有「軍權」的動物真不少
說完了地雷,我們換個角度來說點有趣的。除了「老鼠排雷兵」和軍權之外,「參軍」的動物例子還真不少。比如波蘭軍隊就曾經有過一頭「熊士兵」叫:沃伊泰克。這頭灰熊跟著蘇軍參加了二戰。不僅有軍銜,還有工資呢。
當然,這頭熊和前邊「應征入伍」不一樣。沃伊泰克是小時候被一個小男孩發現,然后被波蘭士兵們拿罐頭換來的。由于在軍營里,所以沃伊泰克的飲食和戰士們的高度重合。所以很快沃伊泰克也學會了喝酒,甚至是抽煙。而且作為一頭灰熊,吃得還不少!
不過吃的多就得干的多。沃伊泰克在戰時會幫助士兵們抗彈藥箱。搬運傷員等等。平時兩個人抬都費勁的彈藥箱,對沃伊泰克來說那是不在話下。而且在隨后的「軍旅生涯」中沃伊泰克還發現了一名敵軍間諜,然后通過嚎叫引來了波蘭士兵,成功將間諜抓獲。
而后在隨軍轉移時,沃伊泰克被拒絕登船。然后士兵們就想辦法讓這位「熊士兵」真正地加入了22炮兵補給連。還有了軍銜和軍餉。看著這頭熊走上船,這可驚呆了船上負責檢查的士兵。
甚至到了最后,在1945年,22炮兵補給連正式改名22運輸連,而在這一年的2月14日,經過批準,沃伊泰克懷抱炮彈的形象正式成為這個連隊的標志。
沃伊泰克
除了熊,上世紀很多軍艦上還會養貓。除了沒事可以放松心情之外。這些貓還負責著一件讓艦員很頭疼的事情。由于當時的條件不好,床上經常有老鼠。這些老鼠經常「光顧」船上儲藏食物的地方,而且老鼠還是傳播疾病的好手!這當然不能忍。但是軍艦空間狹窄不好找這些老鼠。而且士兵忙著訓練或者戰斗也沒空管。
所以直接在軍艦上養貓,這下便能很好的控制老鼠的數量。
其中比較有意思的是一只叫做「奧斯卡」的貓咪。它原本是在德國「俾斯麥」號上的,但是后續「俾斯麥」號被擊沉,它輾轉兩個國家的好幾艘軍艦。但是這些戰艦無一例外都被擊沉了。然后就沒有哪艘戰艦敢要它了。
軍艦上的貓
動物是人類的好伙伴,看著它們,難免會讓我們會心一笑。但是別忘記,最無論是雷場、排雷鼠還是熊士兵,都是因為戰爭的殘酷,才導致的不得已的舉措。
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的和平生活,人類的紛爭減少了,動物們也可以不用被迫服役參軍,而是解放天性,在棲息地度過無憂無慮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