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量不足200只,罕見亞洲麒麟現身安南山脈!它和麒麟有關系嗎?

aiya 2022/12/02 檢舉 我要評論

在安南山脈的闊葉林里,出現了一頭罕見的動物。它像牛也像羊,渾身遍布茶褐色的短絨毛,緊緊貼合在肌膚上,像緞子一樣順滑。最顯眼的還是頭上那一對長長的、筆直的尖角,這讓它們看上去很有攻擊性和危險性。

這個罕見的動物,還有一個令人驚奇的稱號——亞洲麒麟。

亞洲麒麟是麒麟嗎?

古書記載:「麒麟身似麋鹿,獅頭虎眼,龍尾馬足,頭有一角,角端生肉,性情溫和如牛。」就是說,麒麟的身體像麋鹿,頭像獅子,眼睛像老虎,有一條龍尾,和四條馬腿,頭上只有一個角,而且上面還長了肉,性情跟牛一樣溫順。

而后期的「麒麟」形象,便更多地摻入了古代人民對于「神圣」的想象。后期的「麒麟」,身著魚鱗,頭生鹿角,蛇項,鷹爪牛耳,更像是陸生的「龍」。清代的麒麟,更是坐穩了它身著「鎧甲」,頭有犄角,下巴還有大胡子的形象。

根據這些特征,麒麟被稱為「四不像」都不足以說明它的奇特,簡直可以被叫作「千不像」「萬不像」。要是拿生活中已知的動物去跟它進行對比,肯定沒有一個完全符合要求的。因此,大家普遍認為麒麟并不是真實存在的生物,而是把當時已經存在的某種奇特生物作為原型,通過想象虛構出來的。

駝鹿,四不像之一

所以亞洲麒麟并不是麒麟,那麼它有可能是麒麟的原型嗎?首先,亞洲麒麟和麒麟一樣非常罕見,它們一直生活在深山老林里,很少出現在人類的視野里。直到1992年,這種精靈的身影,首次出現在生物學家的視野下。

因為它的長相既像牛又像羊,很快被學術界所重視。又因為其種群數量極其稀少,專家估計現存的亞洲麒麟不超過200只,因此科學界無法對其進行細致的考察,所以許多資料也只能通過探訪當地的民眾得來。

據曾經見過亞洲麒麟的村民說,這種動物頭上長了兩只幾乎一模一樣的角,從側面看,就好像是獨角一般,這一點和古書記載的麒麟相似。而且很多畫像里的麒麟其實都是有兩只角的。

從身形來看,亞洲麒麟也確實和麋鹿相似,畢竟它們都屬于偶蹄類動物。憑借和麒麟在某些地方的「撞臉」,亞洲麒麟才被冠以這樣一個稱呼,那麼它到底是什麼物種呢?

亞洲麒麟到底是什麼物種?

這種別名被稱為亞洲麒麟的動物,學名叫中南大羚,由于它們是在越南武廣自然保護區發現的新型哺乳動物,所以也被叫做武廣牛。從這兩個名字我們就能看出來,它其實和牛羊的關系更近一些。

中南大羚平常生活在半山腰上,大概海拔500米左右的雨林當中。憑借著類似于山羊的蹄子,它們能夠輕松地在叢林的綠葉傘蓋之下穿行。時而蹦蹦跳跳,時而板著那張布滿白色腺體的山羊臉,警惕地看看四周,隨后又像精靈一般躥入山林深處不見了。

中南大羚的棲息地會隨著季節更替而有規律地變化。一般夏季時,氣候炎熱,它們就會去到氣候相對涼爽,濕潤的高海拔地區。而到了冬季,它們又會轉移到相對更溫暖的山谷中居住。

而它們身上的毛發也會隨著季節不斷變化。在夏季時,它們的皮毛只有薄薄的一層,冬季時顏色逐漸加深,絨毛逐漸變長變多,為即將降溫的冬季做好準備,不過由于當地冬天也不是特別冷,所以它們的毛發并不會像獅子的鬃毛那樣夸張。

茶褐色的整體外觀,能夠幫助它們更好地和雨林地表的腐殖質融為一體。但臀部和頭部周圍的白色條紋,又成了辨認它們的主要特征之一。

這些白色條紋并非是皮膚病,而是和它們的食物有關。中南大羚的主要食物是龍腦香科,桑科和天南星科的植物,這類植物和麝香類似,能夠促進動物體內的腺體分泌具有刺激性氣味糊狀液體,這和貓科動物用尿液標記領地的方式類似,只不過中南大羚會用這些分泌物來防止迷路或者與同伴進行信息交換,主要作用大概是為了躲避天敵。

除了想辦法躲避猛獸,中南大羚身上還有一副盔甲和武器,用來自保。它們頸部皮膚相當粗厚,最厚的地方能達到5cm,就算是稍大型的獵食者也不能輕易咬穿它的的氣管。皮膚內部包裹的頸部肌肉也相當發達,可以看到它的脖子非常粗壯,這是為了抵御外敵,保護頸椎在撞擊中少受傷而長期進化的結果。

又是面對避無可避的戰斗,它們也許必須主動出擊,求得一線生機。這時它們頭上那一對長長的尖角,就會像長矛一樣狠狠地刺向猛獸脆弱的肚皮。

武廣牛為什麼被叫作麒麟?

麒麟的形象,與中南大羚相比,還是有一定相似度的。譬如說它的頭部,麒麟頭似羊,中南大羚不僅頭像羊,叫聲也像羊一樣,都是咩咩的聲音。牛尾,鹿身就更不用說,中南大羚的身體與鹿相似,皮毛顏色雖然深一些,但大抵體型相同。

而麒麟的「仁義」,也在中南大羚身上得到了體現。中南大羚性格溫和,從不進入農田啃食作物,并且不對人類表現出敵意,只對部分貓科,犬科動物表現出一定敵意。這一部分敵意,也僅僅是對于天敵的敵意。

唯一不符合麒麟特征的是尾巴,亞洲麒麟尾巴很短,幾乎看不到,而麒麟據說有一條和龍一樣的長尾。看到這里,我們就能發現,亞洲麒麟雖然和麒麟有一些相同之處,但是卻并不符合我們對于麒麟的認知。

麒麟最有可能是什麼動物?

對于麒麟的原型,不是學者都有自己的猜測,不少人認為神話傳說中的「麒麟」,更像是「四不像」,也就是麋鹿。麋鹿作為中國這一塊大陸的老街坊,一直和人作伴。在距今數百萬年前,就已經在地球上出現。而其在中國數量的迅速減少,就是從距今3000年前的商周時期開始的。

當時的人口大量增長,人們對自然界的索取也越來越多。豺狼虎豹打也打不過,吃也不好吃,禽類會飛,兩棲類又會水,麋鹿,這種即便是在發情期也不主動與人為敵,性情溫和但又跑得慢的生物便成了人類獵殺的主要對象之一。到漢代時,麋鹿的數量已經很少了,因此才成了一種比較罕見的生物。

就外形來說,麋鹿更是與早期麒麟相似。麒麟,著鹿角,羊頭牛尾,身披鱗片。麋鹿喜歡潮濕的沼澤水域,而身上的毛發被水浸泡,在陽光的照射下像鱗片一樣一層一層閃閃發光也不是沒有可能。年老的麋鹿如果生了胡須,更是與傳說中的瑞獸相似。

另外還有一種猜測認為長頸鹿才是麒麟的原型。我們首先來看外形是否相似。長頸鹿全身遍布褐色和黃色斑紋,乍一看還真像鱗片一樣附著在身上。

然后是角和尾巴這兩個部位,在描述麒麟的時候,這兩個地方是聽上去最奇特的,「角上長肉、尾巴像龍尾」,似乎真的沒有什麼動物符合這兩個特征了,但是長頸鹿恰好能夠對上。

長頸鹿的角并非一般牛羊那樣黑色的尖角,而是圓潤的肉色軟角,最符合「角上長肉」的特點。而長頸鹿的尾巴細長,末端有一撮蓬松的長毛,也與麒麟的形象相似。唯一值得懷疑的是,長頸鹿生長在非洲,古代的中國有長頸鹿嗎?

結語

回到亞洲麒麟這個稱呼上來說,人們之所以給它冠上這個稱號,或許只是為了把「祥瑞」寄托在這種動物身上,而并非真的是因為它和麒麟有多大關系。

麒麟啊,你到底是個啥東西?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