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版童話:白鯨「愛上」飼養員,跨越種族的愛情,結局溫馨!

aiya 2022/12/29 檢舉 我要評論

在日本的一家海洋館里,一頭年輕的雌性白鯨生了一場大病,痊愈之后,它就「愛」上了悉心照顧自己的飼養員小哥。

每天等著飼養員小哥,只和小哥親親,對別的飼養員和雄性白鯨都不屑一顧。

這跨越物種的「愛情」,最后會有怎樣的結果呢?

充滿童心的「海中金絲雀」

提起白鯨,相信許多人都在海洋館見過它。全身雪白,圓腦袋短嘴巴,常常咧開嘴露出笑容,對人類特別友善。

我們都聽說過海豚救人的故事,知道海豚對人類的喜愛,不過比起聰明機警的海豚,同樣是海洋哺乳動物的白鯨,對人類的態度就更加「憨厚」。

和海洋中的許多哺乳動物一樣,白鯨也是一種具有高度群居性的動物,常常數十頭一起生活。而與其它群居性動物不同的點在于,白鯨的群體更偏向于同性別、同年齡的成員聚集,所以各個白鯨群之間的關系都很好,偶爾就能看到上千頭白鯨一起游泳的大場面。

航拍到的大群白鯨

與海豚一樣,白鯨也總是對人類充滿了好奇心。在探索人類活動的過程中,聰明的白鯨早就學會了如何向人類賣萌討吃的。

在白鯨生活的海域,它們常常圍繞著漁船,用甜美的嗓音和可愛的臉向人類撒嬌,基本上是無往不利,總能吃到新鮮捕撈上來的小魚。

一群嗷嗷待哺的小白鯨

不僅對人類如此,白鯨對其它動物也同樣充滿了友善的好奇心。根據一些研究顯示,白鯨的智商約等于人類3-5歲的孩子,正好也是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心的階段。

碼頭的一只白鯨正在「騷擾」海鷗

在生物分類上,哺乳綱里的鯨目分類下,包含了須鯨亞目和齒鯨亞目。顧名思義,須鯨就是藍鯨、座頭鯨那樣,沒有牙齒,靠鯨須過濾微小的磷蝦等生物進食的鯨魚。而齒鯨是有牙齒、會捕魚的鯨類,白鯨就是齒鯨一員。

齒鯨亞目里有一個分類叫做「一角鯨科」,這一科只有兩個成員,除了白鯨就是一角鯨,全都生活在氣溫很低的北冰洋及附近的海域,能適應寒冷的浮冰環境。

全球目前有89種鯨,白鯨是其中唯一一種全身白色的鯨魚,還是所有家族成員里,最擅長「口技」的一種,也被譽為「海洋金絲雀」。

白鯨會吐泡泡做游戲

2015年,科學家們在阿拉斯加博福特海,對野生白鯨種群進行了跟蹤研究,總共記錄了34種不同的叫聲,大多音調尖細婉轉。

科學家們認為,白鯨之所以會有如此豐富的叫聲,一是用來在黑暗水域進行回聲定位,二則是在同伴之間進行復雜的交流。

1535年,一位名叫雅克·卡提爾的法國探險家,在帶領船隊發現北美洲的圣勞倫斯河時,受到了一群白鯨的熱烈歡迎。聽過白鯨們「歌聲」之后,這位探險家就把它們叫做了「海洋中的金絲雀」。

聰明的大腦袋

腦袋雖然軟,但是不能太用力哦!

白鯨最大的特征之一,就是壽星公一樣的大腦袋。和看起來不一樣,這個大腦袋是又軟又彈的。

肯定有人會問,難道白鯨沒有頭蓋骨嗎?答案當然是有的,只是與常人想象的不太一樣。

白鯨頭部結構模擬示意圖

白鯨額頭皮膚下的這個凸起叫做「額隆體」,是齒鯨亞目成員們都有的一個器官,屬于鼻腔的一部分,位置都在嘴巴和頭頂的換氣孔之間,真正的大腦在額隆的后方。

白鯨的額隆體是鯨類動物中最大的,這個器官主要由蠟脂和三酸甘油酯這兩種脂肪組織構成,密度接近于水,摸起來手感其實很像肚子上一層一層的贅肉。

軟軟的鼻子和大腦袋

這個器官對于齒鯨們最大的作用就是發出和接受聲波。齒鯨們都會回聲定位這一招,用于探路的聲波從鼻腔發出,在前方的障礙物上反彈回來,用額隆體接收后,鯨魚就能知道自己面前的環境是什麼樣的。

通過與鼻腔相連的額隆體,齒鯨們發出的聲波透過密度很大的額隆體脂肪,可以得到大幅的增強,在海里就能傳到更遠的地方。

白鯨擁有同族中最大的額隆體,聲音的傳播范圍更廣,同時接收聲波的面積也就更大,算得上是鯨中的「順風耳」了。

這個Q彈的大腦袋讓白鯨看起來更是軟萌無害,不過白鯨生活的北冰洋地區并不需要它們有太強的戰斗力。因為食物只是一些不需要撕咬的小魚和無脊椎動物,白鯨的牙齒都已經變得很稀疏了。

戰斗力不行,只能「嚇唬」小朋友

在北冰洋及其附近的海域中,白鯨的天敵基本上只有虎鯨與北極熊兩種。因為北極熊只能守在冰面出氣口旁捕獵,對于白鯨的威脅遠遠小于虎鯨。

不過,就算沒有太強的戰斗力,白鯨也有屬于自己的生存智慧。

首先當然就是大大的額隆體,能讓它們提前發現危險進行躲避。二是它們擁有靈活的頸椎,可以上下左右轉動腦袋,能更快的發現獵物。

白鯨靈活的脖子

除了這兩點以外,白鯨還有一種別的鯨都不會的技能,那就是不需要轉身就能向后游。盡管白鯨平時游泳只能達到每小時4-9公里的慢速,但有了這個技能,就能讓它們更好的躲避天敵追擊。

「鯨魚監獄」:逃不了的命運

總是面帶可愛微笑的白鯨,因為對人類太過友善,終究還是逃脫不了被人類濫捕的命運。

1851年,美國著名小說家赫爾曼·梅爾維爾,發表了一篇名為《白鯨》的長篇小說,書中就描寫了19世紀西方的商業捕鯨史。

捕獵長須鯨的老照片

兩百多年前西方正在進行工業革命,因為當時還沒有石油開采的技術,所需的工業潤滑油與照明材料只能使用動物油脂。而鯨魚體型龐大、脂肪層肥厚,所以被人類盯上了。

一開始是為了得到鯨脂,到后來鯨魚成為了一種商品。單單20世紀50年代,以藍鯨為代表的長須鯨被大量捕殺,數量從100萬頭銳減到4萬頭,差點功能性滅絕。

我們可愛的白鯨在鯨魚家族里是體型最小的成員之一,雖然沒有受到當年捕鯨狂潮太大的波及,但隨著動物園與人工養殖的興起,白鯨同樣遇上了危險。

一只白鯨幫游客撿回掉進海里的手機

性格溫馴親人,智商足夠高,人們很快就發現了白鯨和海豚、虎鯨一樣,非常適合在水族館進行表演,所帶來的利潤足以讓人心動。

2022年年初的時候,俄羅斯發現了一座「鯨魚監獄」,里面囚禁了90多條白鯨和十幾條虎鯨,全都擠在窄小的池子里,等找到合適的買家就會把它們販賣到世界各地的水族館。

鯨魚監獄航拍圖

前文介紹過,齒鯨都會使用回聲定位,白鯨和虎鯨都是齒鯨,這樣窄小的空間里,十幾二十頭鯨魚同時進行回聲定位,對于白鯨來說就等于隨時都要接收非常嘈雜的回聲信息,很容易導致它們神經衰弱。

在自然界里,白鯨每年都會進行遠距離遷徙,在夏季從北冰洋海域集體遷徙到大陸的入河口處,在這里養育還不能耐寒的小白鯨。

小白鯨要長到7-9歲才會變為全白色

相比在海洋里的自由自在,鯨魚監獄的生活空間實在太過窄小,這非常容易讓聰明的白鯨和虎鯨精神出現問題,導致自殘甚至自盡。

據業內人士估計,這一百多條鯨魚如果全部賣出,總收入能達到上億美元。

監獄一個池子里生活了十幾只白鯨

所幸人們發現得及時,這些鯨魚全都被成功解救。經過大半年的專業照顧,在11月5日的時候,最后一批50頭白鯨已經被安全釋放,回歸了大海。

現在的白鯨在國際上是近危級別的保護動物,在我國是二級保護動物,全世界已知的白鯨種群數量大約在10萬頭左右。

科學的人工繁育和養殖,對保護珍稀的野生動物有著積極作用,但純粹為了賺錢而進行的動物表演只會傷害這些乖巧可愛的白鯨。

最后我們再看一下日本水族館里那只愛上飼養員小哥哥的白鯨,在飼養員們的努力下,用玩具讓它和隔壁的雄性白鯨改善了關系,現在已經成功談上了戀愛。

快樂玩球的一對小情侶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